- 基本信息
- 地理分布
- 历史渊源
- 相关作品
- 传承人
- 主要特征
- 重要价值
- 项目图片
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韩非子口吃,虽然不善言谈,但是善于著述。韩非与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子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思维敏捷,李斯自以为不如。韩非子写起文章来气势逼人,堪称当时的大手笔。凡是读过他的文章的人,几乎没有不佩服他的才学的。韩非师从荀卿,但思想的观念却与荀卿大不相同,他没有承袭儒家的思想,却“喜刑名法术之学”、“归本于黄老”,继承并发展了法家思想,成为战国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
禹州,即“大禹之州”,因大禹封国在此而得名,是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古称阳翟。据市志记载,明初撤销阳翟县,因境内有钧台旧址,改为钧州。明神宗年鉴,因辟讳改均州为禹州。到民国时,禹州改称禹县。解放后,仍称禹县,隶属许昌专署、许昌地区公署和许昌市。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改市。禹州位于河南省中部,东接豫东平原,西衔伏牛山余脉,土地面积1740平方公里,辖26各乡镇办事处,654个行政村,人口130万。淮河支流颍河贯穿禹州全境。距省会郑州仅80公里,距许昌市仅3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仅40公里,因此交通便利。境内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禹全虫(蝎子)、禹白芷、禹南星、白附子等名贵中药材的采集、种植和加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禹州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与中华民族历史同步。上古时期的轩辕黄帝在禹州遗留有风后顶、鸿畅、大隗层峦、散架村、马沟、问道处、得道庵、广成子庙等遗迹。禹州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最有名的就是禹州秦汉三杰—吕不韦、张良、晁错。
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韩非子口吃(结巴),虽然不善言谈,但是善于著述。韩非与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子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思维敏捷,李斯自以为不如。韩非子写起文章来气势逼人,堪称当时的大手笔。凡是读过他的文章的人,几乎没有不佩服他的才学的。著作有《韩非子》等。
韩非的著作,是他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自汉而后,《韩非子》版本渐多,其中陈奇猷《韩非子集释》尤为校注详赡,考订精确,取舍严谨;梁启雄的《韩子浅解》尤为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功力深厚。
教成治 男 1834年 不详 不详 无梁镇井王村
教永先 男 1860年 不详 家传 无梁镇井王村
教泽祥 男 1893年 私塾 家传 无梁镇井王村
教之忠 男 1930年 高中 家传 无梁镇井王村
教风林 男 1964年 高中 家传 无梁镇井王村
韩非子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
对于民众,吸收了其老师荀子的“性本恶”理论,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佚”,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为萌”。因此他认为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韩非子·心度》)。认为严重的徭役和赋税只会让臣下强大起来,不利于君王统治。
对于政治,韩非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对于臣下,韩非子认为要去“五蠹”,防“八奸”。(《韩非子·八奸》 《韩非子·五蠹》)所谓五蠹,就是指:1、学者(指儒家);2、言谈者(指纵横家);3、带剑者(指游侠);4、患御者(指依附贵族并且逃避兵役的人);5、商工之民。认为这些人会扰乱法制,是无益于 耕战的“邦之虫”,必须铲除。“八奸”就是指:1“同床”,指君主妻妾;2“在旁”,指俳优、侏儒等君主亲信侍从;3“父兄”,指君主的叔侄兄弟;4“养殃”,指有意讨好君主的人;5“民萌”,指私自散发公财取悦民众的臣下;6“流行”,指搜寻说客辩士收买人心,制造舆论的臣下;7“威强”,指豢养亡命之徒,带剑门客炫耀自己威风的臣下;8“四方”,指用国库财力结交大国培养个人势力的臣下。韩非的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 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
《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当时,在中国思想界以儒家、墨家为显学,崇尚“法先王”和“复古”,韩非子的观点是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根据当时的形势情况,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都颇受韩非子学说的影响。
版权所有: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中原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联系地址:河南省许昌市新兴路4336号 联系电话:0374-2276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