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天氏传说
  • 基本信息
  • 地理分布
  • 历史渊源
  • 相关作品
  • 传承人
  • 主要特征
  • 重要价值
  • 项目图片

    葛天氏传说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传说之一,在河南长葛及其周遍一带流传广泛,影响深远。2007年2月被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河南长葛市为葛天氏故里,为葛天氏传说的原发地,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葛天氏及其后裔的传说,如“葛天氏出生”、“葛仙灵池的传说”、 “葛仙爷是俺的老祖爷”、“擂鼓石的传说”、“骨笛的传说”等大量与葛天氏相关的美丽传说,与长葛丰富的与葛天氏相关的历史遗存如石固遗址、擂鼓石沟、葛仙灵池、社祭坛、晒衣台等许,相互印证,代代相传,影响深远。
    葛天氏传说与民间信仰融为一体,成为当地岁时节日、礼仪、禁忌等重要文化生活内容;在民间社会生活中葛天氏既是祖先神又是保护神,主宰地方安康、五谷丰欠;是乐舞之神、艺术之神,成为当地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
    当地许多地方以葛天氏传说内容为地名;地方葛天氏后裔举行祭拜活动,有固定的祭祀时间、地点与特定的仪式,表现出特有的祖先崇拜。
    长葛一带的葛天氏传说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重大价值。葛天氏是与伏羲氏、神农氏齐名的我国远古时期重要的部族首领,葛天氏传说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对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强化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葛天氏是中华民族的艺术之神,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民族艺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保护和传承葛天氏传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葛天氏传说所颂扬的“不言而信,不化而行”,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资源,保护葛天氏传说,对于调节民族情感、增强和提高民族道德情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长葛县位于河南省中部,位置适中,气候温和,温暖多雨,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属豫西山地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总面积648.6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辖16个乡镇、办事处,356个行政村。南临魏都许昌,北接省会郑州, 东观汴京开封,西望古都洛阳,为北拱京华拊湖广的冲要,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得长葛者踞中原的说法,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宋郑之战、周卫陈蔡伐郑之战、晋楚之战、战国时魏楚之战,曾使长社全城毁没。唐宋之后,凡兵家逐鹿中原者,或于长葛驻师设防,或输兵输饷,长葛都是战略要地。贯穿全境的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等连接南北,国家西气中输、南水北调两大工程横穿其中。独特的区位优势,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长葛成为中原城市群中处于关键部位的亮点城市。
    据《长葛县志》载,“长葛,为葛天氏故址”。据考古发现,境内有多处裴李岗文化遗址,早在7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先民已在这里繁衍生息,从事畜牧、农耕等生产活动。长葛其名,始见于《春秋·鲁隐五年(公元前718年)》“宋人伐郑围长葛”。战国魏建长社城于其南,秦行郡县制,置长社县。东魏武定七年(549年)迁长社治于颖阴,后改颖川县。隋开皇六年(586年)置长葛县(县城在今老城镇)。唐、宋、元、明、清、民国,长葛建置一直未变。1960年县城迁于和尚桥镇。
    长葛土地肥沃。除后河镇与新郑、禹县交界处有陉山、紫金山外,其余各乡镇均为平原。双洎河为境内最大河流,旧有舟楫之便,今有渔溉之利。《诗经·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即指此。古人曾有“堤柳新条碧,陂苗细麦青”、“处处野田饶景色,菜花开尽又红花”的赞誉。
    长葛民风淳朴。传说葛天氏时,“其治不言而信,不化而自行”,乃古人理想中的自然淳朴之世。旧志中讲长葛“民俗勤劳,崇礼重信,然刚劲之气发而难收。”说明长葛人具有勤劳朴实、顽强拼搏的精神。
    长葛人文荟萃。彪炳于东汉史册的太邱长陈实,平心率物,宽厚待人,为处人处事的典范,与其子陈纪、陈谌,号为“三君”。三国魏太傅钟繇擅长书法,后人尊为“楷书鼻祖”。南朝梁钟嵘撰著《诗品》,为著名文学理论评论家。随着时间的流失,先贤英烈遗迹可寻。
长葛有多处葛天氏传说的遗址,如“天宝宫”、“岗河”、“祭天台”、“擂鼓石沟”等,葛天氏传说在长葛广泛流传,历经千年而不衰。

  葛天氏传说在中国文化史、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河南长葛市为葛天氏故里,为葛天氏传说的原发地,历史悠久,传播广泛。 在“石固岗河遗址”可寻觅到葛天氏传说的最早渊源。其发掘出的7处房基、房盖的形状多类似圆锥形,以滕枝相互交叉形成骨架,再用树枝和树叶、苇草填塞,而后用掺草屑的泥涂抹。那种用滕枝交叉成骨架的即是葛滕。这些充分说明了早在7500多年前,长葛一带生活着葛天氏部族。 
最早的文献记载是《诗经》。《诗经·郑风》描述了每年三月上已(初三),郑国男女放下采葛的活计在溱洧河边祀求爱情幸福的幽会场景。郑即指古时的长葛,溱洧河也在古时的长葛境内。诗中所描述的舞蹈欢乐情景跟葛天氏的以牛尾做道具叩着牛角唱歌跳舞的风格相吻合。此足以说明长葛一带很早就流传着葛天氏部落采葛、织葛衣、用葛藤搭建房屋、且能歌善舞的故事。春秋战国有葛天氏乐舞的记载。《吕氏春秋、古乐篇》载:“昔葛天氏之作乐,三人操牛尾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洛为之荡波。”说明葛天氏成了同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齐名的上古时代名人:葛洪《抱扑子外篇》卷四《自叙》第51云:“其先葛天氏,盖古之有天下者也,后降为列国,因以为姓也。”全国大多数葛姓均持此说。《陶渊明集.五柳先生传》在谈到理想世风时云:“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元代的沈禧在《竹窗词.阮郎归山土寺樵歌》中云:“忘世虑,断尘缘,逍遥傲葛天。”在当地,葛天氏传说历代均有记载或活动。明代陈明理撰写的《长葛县志》、清乾隆12年阮景咸撰写的《长葛县志》等均载“长葛为古葛天氏之墟,其得名实始见于春秋”、“长葛,盖葛天氏故址也,后人思永其泽,古名曰长葛”。清末帝师杨佩章回乡省亲,在摆蓝池前曾讲述葛天氏织补染衣的故事。民国年间,当时的民教馆在长葛老城文庙主持召开过葛天氏讨论会。以上这些文献记载,都为葛天氏后裔颂扬祖先功绩和智慧,丰富葛天氏传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长葛现有大量与葛天氏传说相关的历史遗存如:葛天氏洗葛的“葛河”、演练歌舞的“擂鼓石沟”、举行大型祭祀活动的“祭天台”、惩戒有过失者的“天宝观“等等,使葛天氏传说更为丰富,代代相传。在当今长葛民间,有许多葛天氏传说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尤其是葛天氏的出生、葛氏宗教祭祀活动及有关葛天氏乐舞和“不言而信、不化而行”创造和谐社会的传说,在当地广为传诵。

1、强云《长葛远祖葛天氏》;
2、长葛文化局编印的《葛天氏传说集》;
3、长葛葛天氏文化研究会整理编印的《葛天氏传说》、《葛天氏与长葛》;
4、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葛名人名胜传说》。

姓名性别年代主要传承方式居住地
陈明理明代文献传承长葛
阮景咸清乾隆年间
长葛
刘盼遂民国年间
长葛
张蔚蓝民国年间
长葛
陈鸿寿民国年间
长葛老城
胡庆海1930年—至今

罗福玉


唐金章1926年-2005年
长葛石象
黄伯魁1925年—2003年走失
长葛大周
郭宪周1932年—至今
长葛市区
许风召1936年—至今
长葛市区
杨应甫1945年-至今
长葛和尚桥镇坡杨村
刘国干1946年---至今
长葛市区
范鹤章1947年—至今
长葛市区
黄坡1952年—至今
长葛古桥乡
李德新1954年-至今
长葛市区
邢书琴1955年—至今
长葛市区
宋德林1962年-至今
长葛市区
冯建军1967年—至今

尧同宾1969年-至今

传承谱系2

姓名性别年代传承方式居住地
范秀己1894年-1962年民间传承长葛后河镇
刘盘石1900年-?
长葛老城
张水祥1910年-?
长葛老城
张来根1933年-2007年
长葛老城
韩氏1936年-至今
长葛市区
马普业1944年-至今
长葛石固
王铁柱1943年-至今
长葛石固
范根岭1946年—至今
长葛后河
袁全印1956年-至今
长葛后河
李怀安1949年-至今
长葛古桥
张丽霞1976年-至今
长葛和尚桥
宗佩1976年至今同上长葛市长兴办
葛铭安清代雍正年间家族传承许昌市苏桥镇北寨
葛恩普清代乾隆年间同上同上
葛新法1942年-至今同上同上
葛广语1943年—至今同上同上
葛根生



葛金铎



葛玉卿




 

1、葛天氏传说与民间信仰融为一体,成为当地岁时节日、礼仪、禁忌等重要文化生活内容。葛天氏在地方传说中不仅是创造歌舞音乐的文化大神,而且是创造世界、开辟万物的始祖神。在岁时节日,当地民众在举行庙会或祭祀活动,用民间歌舞等形式纪念这位远古大神,载歌载舞,祈福禳灾。在婚丧嫁娶、生儿育女、升学求才等人生重大活动中,首先祈祷葛天氏给预保佑,表现出虔诚的信奉态度。
2、传说内容丰富、文化内涵厚重,与山川景物相映,成为当地秀丽的文化景观。葛天氏传说在民间社会生活中既是祖先神又是保护神,是水神、山神、树神,主宰地方安康、五谷丰欠。许多地方以葛天氏传说内容为地名,表现出当地民众对葛天氏神圣事迹的敬仰,同时也表现出人杰地灵的乡土自豪感、自信心。以此为记忆空间的重要发生源,葛天氏传说向周围辐射,形成内容丰富、个性独特的传说群,显示出独特的审美思维方式,成为当地民众生活的百科全书,发挥着调节情感、化解矛盾、凝聚民心等丰富的社会功能。
3、地方葛姓民众传说为葛天氏后裔,有固定的祭祀时间、地点与特定的仪式,表现出独有的祖先崇拜和民族同根性。如旧志所云,“长葛为古葛天氏之墟”。长葛葛姓族人众多,他们以葛天氏为远祖,建立葛氏宗祠,成立葛氏族谱编纂委员会,定期续修族谱;联络世界各地葛姓族人,每年春秋两季汇聚传说中的苏桥村葛姓祖庙前,举行盛大的家族祭祀活动,膜拜祖先神像,讲述葛天氏开创圣绩,代代相传、绵延至今。
4、葛天氏传说在当地历史久远、流传广泛。从发现的众多相关文化遗存和一些历史文献记载,均说明其的源远流长。现在人们对葛天氏传说的关注和熟悉情况更是其代代相传、久经不衰的有力佐证。

    河南长葛市为葛天氏故里,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葛天氏及其后裔的传说,有石固遗址(属裴李岗、仰韶文化时期,据今7000年以上)等均为相关旁证。因此,长葛可以称之为葛天氏传说的原发地。长葛一带的葛天氏传说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重大价值。
1、葛天氏传说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葛天氏传说具有鲜明的同根意识。葛天氏为传说中远古时期重要部族首领,与燧人氏、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等远古大神在中华民族创世神话谱系中,同列为创世大神、祖先神、英雄神。葛天氏部部族的原始乐舞,不仅具有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作用,同时也是原始宗教祭祀活动的重要内容。这些都源于原始的同根意识,并表现在其世代传诵的各种传说上。因此。葛天氏传说对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强化民族凝聚力、增加团结、发展社会文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葛天氏传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传说中的葛天氏是中华民族公认的文艺大神,在文化史、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史记》曰“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合,山陵为之震动,川洛为之荡波”,传说他开创了音乐、舞蹈和祭祀仪式,拉开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历史帷幕。在传说中,许多重要的乐器都是由他发明创造的,对后世民族艺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相传其治“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创造了最原始的和谐社会,因此,葛天氏传说对研究我国社会、文化、艺术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3、葛天氏传说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葛天氏传说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在民众生活中,民间传说既是他们的重要情感宣泄方式,更是他们情感取向的重要借鉴;葛天氏传说均为后人颂扬其勤劳勇敢,智慧过人,善于同自然斗争,并战胜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事迹。,它以民间信仰的方式在地方民众中乃至更广泛的华人世界流传,对于调节民族情感、增强和提高民族道德情操、维系民族传统、整合民族力量,振奋民族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葛天氏传说具有重要的语言河南当地的语言特点,具有语言活化石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