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地理分布
- 历史渊源
- 相关作品
- 传承人
- 主要特征
- 重要价值
- 项目图片
钟繇生长于河南长葛市,早年及晚期在长葛一带活动,是书法由隶入楷的创始者,被后人尊为“楷书之祖”。钟繇传说以长葛为中心,辐射到河南、陕西等全国各地,远播名扬世界。2010年被列入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据《长葛旧县志》记载:“钟繇,字元常,皓之曾孙。常筑台于县台南,学书其上……”。钟繇初举孝廉,后相继为曹操祖孙三代镇守关中,迁司隶校尉、太傅,封侯拜相,官高爵显,功勋卓著。然而使他永载史册,名垂千古的并不是他显赫的官爵,而是他在我国书法艺术上的卓越贡献。他不仅是朝廷重臣、军旅大将,而且善书,一生学书,刻苦砥砺,孜孜不倦。
钟繇传说的基本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他仕途军旅的生涯传说,二是有关他刻苦练书及书法艺术成就的传说。除在文学、网络等广为流传钟繇的传说外,在长葛民间更是流传着脍炙人口的钟繇传说故事,大致有钟母教子、钟繇学书、羊皮被子、盗墓取秘籍、毁酒知书法等刻苦练习书法的传说20多个,有钟繇画柏、天宁寺补字、一字定酒名、你写你的、挥笔点瞎虎等神奇书法传说10多个,有心系百姓、大义灭亲、家宴释曹奴、贵人贵香等忠心保国的传说20多个,由来已久,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在当地,留存着一些钟繇生活遗迹,成为当地民面传说的重要渊源。市区东北2公里处有钟繇墓及墓碑;长葛老城西关有钟繇苦练书法留下的洗砚池,有钟繇以书法募资为百姓打井的福泉井,等等。关于钟繇的传说故事,当地一些热心人士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整理挖掘,并于 年成立了钟氏文化研究会,举办钟氏宗亲会、钟繇书法节、发行钟繇纪念邮票,已编印相关书籍10多册。如:记载钟姓族人及本人生平事迹的《钟姓通谱》、《市志钟繇篇》、河南坠子《钟繇补字》、长篇小说《钟繇传》,电影《钟繇》正在拍摄。
钟繇的传说有两大基本特征:一是军事特征。钟繇在辅助曹操建魏中有过丰功伟业,以德治人,以情感人,和谐治理军队,使其军威大振。第二个特征是艺术特征。钟繇学习书法与胡昭并师刘德升,又博采众长,兼善各体,尤精隶楷,点划之间,多有异趣,结构朴茂,出乎自然,成为由隶入楷的创始者。
钟繇传说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研究钟繇的传说,对如何治军,尤其是现代化军队,提倡“以人为本”,倡导和谐社会,更为重要。用钟繇的治军理念管理军队,可以稳定发展,团结和谐,有效的提高部队战斗力。
钟繇传说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传承发展钟繇的书法艺术,不仅是书法界,而是当今社会都应该关注的社会问题。对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发展我们独有的书法艺术,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
钟繇传说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钟繇传说包含了他自幼刻苦练书的感人故事,对教育启迪后人学习书法,学习文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钟繇为中国早期书法家,由于距今时代久远,其书法真迹大多失传,很难找到原作,所以抢救钟繇书法艺术迫在眉睫。
关于反映钟繇军旅仕途、书法艺术的传说,现有作品不多,大量流传在民间的钟繇传说因老学者、老教师、老故事家的相继离世,也存在失传的危险。
有关钟繇的生活创作遗址,如洗砚池年久失修,保护不力,损坏程度相当严重,如不采取措施必将荡然无存。
加大力度,采取措施,保护钟繇传说这一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乃当务之急。
长葛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位置适中,总面积648.6平方公里,总人口70万。南临魏都许昌,北接省会郑州,东观汴京开封,西望古都洛阳,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得长葛者踞中原的说法,向为兵家必争之地。贯穿全境的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连接南北,国家西气中输、南水北调两大工程横穿其中。独特的区位优势,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长葛成为中原城市群中处于关键部位的亮点城市。
据《长葛县志》载,“长葛,为葛天氏故址”。据考古发现,境内有多处裴李岗文化遗址,早在7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先民已在这里繁衍生息,从事畜牧、农耕等生产活动。长葛其名,始见于《春秋·鲁隐五年(公元前718年)》“宋人伐郑围长葛”。战国魏建长社城于其南,秦置长社县。东魏武定七年(549年)迁长社治于颖阴,后改颖川县。隋开皇六年(586年)置长葛县(县城在今老城镇)。唐、宋、元、明、清、民国,长葛建置一直未变。1960年县城迁于和尚桥镇。1993年,撤县设市。
长葛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温暖多雨,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属豫西山地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西部有陉山、紫金山、土山等浅山区,山麓以东以南均为冈丘和平原区,清溢河、小洪河、石梁河、暖泉河等溪流,由山麓流向平原。双洎河为境内最大河流,旧有舟楫之便,今有渔溉之利。《诗经·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即指此。
长葛民风淳朴。传说葛天氏时,“其治不言而信,不化而自行”,乃古人理想中的自然淳朴之世。旧志中讲长葛“民俗勤劳,崇礼重信,然刚劲之气发而难收。”说明长葛人具有勤劳朴实、顽强拼搏的精神。
长葛人文荟萃。尤其是三国魏太傅钟繇,擅长书法,后人尊为“楷书鼻祖”。随着时间的推移,先贤英烈遗迹可寻。长葛人民在历史的长河曾有过辉煌的作为,在今后的发展中必将创造出更加灿烂的业绩。
钟繇(今长葛市长兴办田庄村人),繇书香门第,自幼酷爱书法,盛暑严寒,练书不辍,成为由隶入楷的创始者,后人尊为“楷书之祖”。钟繇书法及其美丽传说由来已久,源远流长。
东汉、三国以来,历代史料都有钟繇的系列记载。陈寿著《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钟繇华歆王郎》记载“钟繇,字元常,颖川长社也,尝与祖父瑜具至洛阳,道遇相者,曰:‘此人有贵相……钟繇开达理干……’”。
梁武帝陈霸先说:“钟繇书法,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也。”唐书法家张怀瑾评钟繇:“钟繇隶书入神,八分入妙。”
《后汉书·钟皓传》曰:“钟皓字季明也,颖川长社人也……皓孙繇)。唐张怀瓘《书断》:“繇善书,师曹喜、蔡邕、刘德升。真书绝世,刚柔备焉,点书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其行书,则羲之、献之之亚,草书则卫、索之下。八分则有魏《受禅碑》,称此为最。”
清刘熙载《艺概》:“评钟书者,谓如盛德君子,容貌若愚,此易知也。”又:“钟繇茂密,然茂密正能走马。”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辑》:“元常之独盛名,以二王所师” 。
《长葛县康熙三十年县志》、民国十九年《长葛县志》载:“钟繇字元常,皓之孙。尝筑台于县治南,学书其上……”(传记约500余字)。钟繇家族为长葛民国前县志中资料最丰富、记载最多的家族。其祖父钟皓、儿子钟会、妾张昌蒲、曾孙女钟琰因功勋、德望、贤雅皆载于民国十九年《长葛县志·人物传·列女传》。
《长葛史志》第四期(8页)载:“钟繇出生于颖川长社(今长葛市,长兴街道办事处田庄为其故里)”
钟繇在长葛有大量遗址,“钟繇台在县治前仅存遗址。”有洗砚池、钟繇墓、钟会墓(当地称钟家大坟)和钟繇墓园等。
关于钟繇刻苦练书等感人故事不仅在史书和史料上有丰富记载,而且在当地及周边民间也有不同演绎传说,且代代相传。
多年来,长葛一直非常重视钟繇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保护,1991年成立“长葛钟氏文化研究会”,出版发行了《钟姓通谱——世纪纪事》举办了钟氏宗亲会。
2010年业余作者宋德林编印了大型历史小说《楷书鼻祖钟繇》、《钟繇》,杨应甫编排了河南坠子《钟繇补字》。
2011年市里出资拍摄了电影《钟繇》等,对钟繇生平历史事迹和系列传说故事进行了动态展示。
1、相关史料:现存的有关钟繇传说的史料《长葛名人名胜传说》、《市志·钟繇篇》、《葛天纪实》等;
2、记载钟姓族人及本人生平事迹的《钟姓通谱》;
3、钟繇书法遗作的复制品;
4、相关遗迹:钟繇墓及墓碑、钟繇洗砚池、钟繇故居风貌、钟繇庙石碑、钟繇治虎的虎柏;
5、有关钟繇文学作品:河南坠子《钟繇补字》、长篇小说《钟繇传》初稿、电影《钟繇》;
6、相关人文景观:钟繇文化园、钟繇书画园。
民间传承 | 范守纪 | 男 | 明代 | 民间传承 | 长葛古桥 |
杨灿基 | 男 | 清代 | 民间传承 | 长葛后河 | |
路百占 | 男 | 民国年间 | 民间传承 | 长葛老城 | |
邢桂东 | 男 | 1935年出生至今 | 民间传承 | 长葛老城 | |
杨应甫 | 男 | 1946年出生至今 | 民间传承 | 长葛和尚桥 | |
钟玉明 | 男 | 1950年出生至今 | 民间传承 | 长葛老城 | |
刘迎春 | 男 | 1960年出生至今 | 民间传承 | 长葛官亭 | |
高治安 | 男 | 1966年出生至今 | 民间传承 | 长葛坡胡 | |
冯建军 | 女 | 1968年-至今 | 民间传承 | 长葛增福庙 | |
张志峰 | 男 | 1969年-至今 | 民间传承 | 长葛市区 | |
唐保敏 | 男 | 1970年—至今 | 民间传承 | 长葛市区 | |
宗佩佩 | 女 | 1976年—至今 | 民间传承 | 长葛市区 | |
张惠葛 | 女 | 1980年—至今 | 民间传承 | 长葛市区 | |
文献传承 | 郭宪周 | 男 | 1939年出生 | 文献传承 | 长葛增福庙 |
陈瑞松 | 男 | 1950年出生至今 | 文献传承 | 长葛石固 | |
宋德林 | 男 | 1960年出生至今 | 文献传承 | 长葛增福庙 |
1、钟繇传说内容丰富、文化内涵厚重。当地民众对钟繇在书法艺术和治理军队等方面的事迹十分敬仰,具有强烈的乡土自豪感。长葛是钟繇传说记忆空间的重要发生地,并向周围辐射,形成内容丰富、个性独特的传说群,显示出独特的审美思维方式,成为当地民众生活的百科全书,发挥着调节情感、化解矛盾、寓教于乐、凝聚民心等丰富的社会功能。
2、钟繇传说具有很好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在当地有许多钟繇后裔,有钟繇生存遗迹和墓碑墓葬等,当地后裔有固定的祭祀时间、地点与特定的仪式,代代相传、绵延至今,表现出独有的祖先崇拜和民族同根性。
3、钟繇传说在当地历史久远、流传广泛。从发现的众多相关文化遗存和一些历史文献记载,均说明其源远流长。现在人们对钟繇传说更为关注和重视,被编辑成各种版本的文学作品和戏剧影视剧本,深受广大民众喜爱,流传越来越广泛,表明了钟繇传说影响之大、久经不衰的文化情景。
4、钟繇传说具有鲜明的军事特征。钟繇在辅助曹操建魏中有过丰功伟业,繇关中督军多年,招定流散、平定叛乱、抵御外侵、恢复生产,使曹操在征关中时得以人力、物力的资助。繇在督军中,以德治人,以情感人,和谐治理军队,才使其军威大振,个人才能彰显。
5、钟繇传说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钟繇学习书法与胡昭并师刘德升,又博采众长,兼善各体,尤精隶楷,点划之间,多有异趣,结构朴茂,出乎自然,成为由隶入楷的创始者。
1、历史价值。钟繇传说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研究三国历史、书法历史等的重要资料,见证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明、维系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我国书法史、军事史等均占有相当重要地位。
2、社会价值。研究钟繇的传说,实施“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钟繇宗亲遍及海内外,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3、文化艺术价值。传承发展钟繇的书法艺术,不仅是书法界,而是当今社会都应该关注的社会问题。对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发展我们独有的书法艺术,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
4、教育价值。钟繇传说包含了他自幼刻苦练书的感人故事,对教育启迪后人学习书法,学习文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5、军事价值。研究钟繇的传说对如何治军,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所有: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中原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联系地址:河南省许昌市新兴路4336号 联系电话:0374-2276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