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地理分布
- 历史渊源
- 相关作品
- 传承人
- 主要特征
- 重要价值
- 项目图片
钧瓷萌生于唐代,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多种结构不同、形状不同、燃料不同、性能不同,各具特色的钧瓷窑炉,适应了当时钧瓷艺术发展的需要,并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窑炉文化现象。
钧瓷窑炉建造技艺作为钧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代钧瓷匠师的研究完善,外形独特,结构合理,用料科学,性能优良。无论柴窑、煤窑、炭窑、倒焰窑和节能环保型窑炉,自身都具有很高的技艺价值。
禹州市是钧瓷原产地,位于河南省中部, 属许昌市辖区,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禹州市位于颖河上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 3°03’-113°39’,北纬33°59’-34° 24’。东与许昌、长葛市接壤,西与登封市、汝州市毗邻,南与襄城县、郏县交界,北与新郑、新密市相连。东西长约55公里,南北宽约47公里,全境面积1472平方公里。人口120万,多为汉族,并有回、藏、苗、蒙古、壮等兄弟民族散居境内,辖26个乡镇,2 042个自然村。
禹州市地处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平原的过度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禹州市内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低山、山冈丘陵和平原三大区。山体主要由灰岩、砂页岩构成,矿产有石灰石、煤、铝矾土、瓷土、焦宝石等。最高峰为大鸿寨,海拔1151米。境内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4。C,平均降雨量680毫米,多集中在7、8、9三个月。禹州境内河流颇多,计有131条,地表总径流量为3. 83亿立方米,颖河是境内最大河流,境内流域面积为978平方公里。禹州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郑(州)南(阳)和许(昌)洛(阳)公路交错,贯穿全境。周口至神厘的地方铁路由境内东西穿过,平顶山到禹州的准轨铁路也已通车,基本上形成了发达的交通网络。禹州窑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境内陶土、煤炭藏量丰富,煤系地层广泛外露,并已大量开发,为陶瓷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了适应钧瓷艺术繁荣发展的需要,钧瓷窑炉建造技艺逐渐形成并得以完善,成为独具特色的窑炉文化现象。
钧瓷萌生于唐代,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多种结构不同、形状不同、燃料不同、性能不同,各具特色的钧瓷窑炉,适应了当时钧瓷艺术发展的需要,并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窑炉文化现象。
钧瓷窑炉建造所需用的工具与其他土木建筑所用工具大致相同,有铁锨、瓦刀、泥抹等。钧瓷窑炉所烧制的作品以盘、碗、盏、洗、钵、壶、尊、杯、瓶、碟、盒、罐等,并且有动物、人物、文具、茶具等种类。一般来说,柴窑清丽典雅、煤窑热烈奔放、炭窑古朴自然,全方位的展示了钧瓷窑变艺术的风格神韵。
第一代
任志修(1811—1871),清代咸丰、同治时期儒生、钧瓷匠师,著《陶瓷制作技术备要》(又名《十五论》),结束了禹州神垕瓷区没有专业技术书籍的历史。居住禹州神垕镇。
第二代
任尚文(1834—1901),钧瓷匠师,文化程度私塾,家族传承,活动时间在清光绪时期。居住禹州神垕镇。
第三代
任清选(1853—1912),钧瓷匠师,文化程度私塾,家族传承,活动时间在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居住禹州神垕镇。
第四代
任保魁(1874—1938),钧瓷匠师,文化程度私塾,家族传承,活动时间在民国年间。居住禹州神垕镇。
第五代
任书田(1896—1973),钧瓷匠师,文化程度私塾,家族传承,活动时间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居住禹州神垕镇。
第六代
任坚(1922—1990)又名长宪,禹州市神后镇人,大专学历,陶瓷工程师,原地方国营禹州市建筑卫生陶瓷厂副厂长,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禹州市科协会员,政协委员。任坚的陶瓷著作有:《陕西陶瓷之嘹望》(1945年印有单行本),《钧瓷简介》(1974年),《我从事钧瓷生产的回忆》(1979)年,《钧瓷生涯五十年》(1987年)等。
第七代
任星航(1955—)任星航出身钧瓷世家,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热工系,为任氏钧瓷第七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协五大名窑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钧瓷窑炉博物馆馆长。他继承了任氏家传制钧绝技,在窑炉建造、釉料配制、造型、烧成一系列工艺技术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
王春凤(1954—),女,禹州市星航钧瓷公司总经理、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许昌市第五届人大代表、禹州市第十届政协委员。1972年起从事钧瓷造型工作至今,有作品百余种问世。2004年筹资建设钧瓷窑炉博物馆,完善钧瓷艺术历史,弥补了钧瓷历史理论断档的空白,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第八代
任英歌(1975—),女,出生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自幼在父亲任星航、母亲王春凤的言传身教下学习钧瓷制作技艺,比较全面地继承了任氏家族祖传钧瓷技术精华。
刘红生(1974—),祖籍禹州市鸿畅镇,1993年在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参加工作,师承技术副所长任星航从事钧瓷造型、设计等研究工作。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禹州市钧瓷窑炉博物馆副馆长、星航钧瓷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任凯歌(1978—)任凯歌自幼年起,即师从父亲任星航学习任氏钧瓷烧制技艺,1992年在钧瓷研究所参加工作,通过10余年的学习实践,基本掌握了任氏钧瓷烧制技艺的精髓,他所创作的钧瓷艺术作品,深得任氏钧瓷艺术的风格神韵,是任氏钧瓷烧制技艺在新时期的延续发展。同时,他在父亲的指导下,对任氏钧瓷技艺的窑炉建造、造型设计、成型烧成进行了全方位的学习和研究,娴熟的掌握了任氏钧瓷制作技艺的各种烧成工艺,柴烧、煤烧、炭烧,无一不精。
1、外貌特征。历代钧瓷窑炉的外貌各有不同,如唐代柴窑形似麻斗,宋代柴窑呈双乳状,清代炉窑状如鸡窝,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2、结构特征。各类钧瓷窑炉的内部结构不同,有直焰型、平焰型、倒焰型;火膛也有单火膛和双火膛的不同;火口有位于窑炉前端的,也有位于窑炉前方两侧的。窑炉内部结构的差异,直接导致烧成工艺的不同,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钧瓷窑炉文化。
3、燃料不同。钧瓷窑炉的外貌、内部结构都是为燃料的有效燃烧服务的。钧瓷窑炉燃料有柴、煤、碳的区别,形成了以燃料为区分的钧瓷艺术种类,如柴烧钧瓷、煤烧钧瓷、炭烧钧瓷等。
4、作品风格特点。由于钧瓷窑炉结构、燃料、烧成工艺的差异,所烧制的艺术制品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征。如柴烧钧瓷清丽雅致、炭烧钧瓷质朴自然、煤烧钧瓷热烈奔放,共同组成了丰富多彩的钧瓷窑变艺术。
1、史学价值
钧瓷窑炉的建造演变历史就是钧瓷艺术的发展史,钧瓷窑炉见证反映了它所产生年代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信息情况。所以说,历代钧瓷窑炉建造技艺有重要的史学研究价值。
2、科学价值。
钧瓷的窑炉结构繁多,即唐(麻斗窑),宋(双火膛窑),元、明(马蹄窑),都是烧柴的,其中宋代的柴料更为讲究。清代(炉窑)又称鸡窝窑是烧炭的,解放后恢复并发展钧瓷是用煤的。这些窑炉都有各自浓郁的时代感,用的燃料不同,所以火焰也不同,成份也不同;窑结构不同,升温曲线也不同,压力制度也不同。在釉料、造型都一致的情形下,只要放在不同时代窑炉内,它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艺术效果包罗万象,这就是钧瓷的根与魂,也是钧瓷烧制技艺的根本所在。各种钧瓷窑炉设计科学,性能优良,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3、经济价值。
钧瓷窑炉建造技术为钧瓷窑变艺术奠定了基础,也就有了“黄金有价钧无价”制品。新中国成立后,钧瓷生产得以繁荣发展,不但使这一历史名瓷获得了新生,而且赋予它以经济意义,成为商品参与市场流通。由于钧瓷极高的文化层次和艺术成就,成为商品后,本身所固有的文化艺术价值就产生了很大的价值魅力,一件钧瓷精品的价格令人瞠目结舌。几十年来,钧瓷屡屡出口创汇,为祖国的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
4、文学艺术价值。
钧瓷窑炉建造工艺直接影响窑变艺术效果,具有极大的艺术震撼力和冲击力。钧瓷的造型恢宏端庄,磅礴大气;开片错落有致,妙造自然;釉色浑厚凝重、绚丽生辉;其自然窑变景观自然和谐,生动传神,动静相生,异趣万千,这些窑变效果都和窑炉建造工艺息息相关,是窑变艺术的基础部分,所以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5、技艺价值。
钧瓷窑炉建造技艺经历代钧瓷匠师的研究完善,外形独特,结构合理,用料科学,性能优良。无论柴窑、煤窑、炭窑、倒焰窑和节能环保型窑炉,自身都具有很高的技艺价值。
6、收藏价值。
钧瓷窑炉建造技艺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体现了纯粹的文化品位和极高的艺术内涵,烧制的制品品相端庄、釉色丰富、意境深远,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钧瓷釉色与纹路相交掩映,浑然天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所以钧瓷历来都被视为珍品而备受收藏家的膏睐,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7、实用价值。
掌握钧瓷窑炉建造技艺,就有了烧制钧瓷艺术品的基础设施,利用钧瓷窑炉不仅可以烧制出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还可烧制出品种齐全的各类生活用品,满足了社会不同群体、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多种需求,使钧瓷的烧制技艺和传承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钧瓷窑炉建造技艺的诞生就是为了应用,所以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版权所有: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中原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联系地址:河南省许昌市新兴路4336号 联系电话:0374-2276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