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非遗传承人
姓    名孔相卿性    别
出生年月1963.02民    族
文化程度大专职    业  钧艺研究
职务职称  艺术总监 
 高级工艺师
荣誉称号 中国工艺美术
     大师
 确定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时间         年      月
确定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时间 年      月
确定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时间2008 年   06   月
确定为国家级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时间2012 年   12   月
联系电话13903998199工作单位禹州市神后镇孔家钧窑有限公司
邮    编  461670电子信箱Kong8666@126.com
通讯地址禹州市府东路孔家钧窑
个人简历孔相卿,男,汉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子第七十四代后裔,1963年生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
1978年9月-1983年7月,在地方国营禹州市瓷厂任技术员;
1983年9月-1985年7月,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雕塑;
1985年9月-1987年10月,任神垕钧瓷研究所技术所长;
1987年9月至今,任禹州市神垕镇孔家钧窑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传承谱系第一代  孔宪甫,1904-1988,擅长拉坯和烧成技艺,并广授技艺弟子遍布山西、河北、陕西、四川等地,作品做为当时钧瓷艺人的代表作送往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第二代  孔铁山,1833-1992,古陶瓷专家,曾担任了近三十年地方国营禹州市瓷厂科研室主任的孔铁山,多次主持过高档艺术陶瓷的科研与恢复工作,成功实验出数百种的精粹秘方,为钧瓷事业的恢复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被原轻工业部授予“陶瓷行业特殊贡献奖”。
1955年,开始钧瓷的恢复工作;1963年,禹县国营瓷厂成立理化实验室,对钧瓷进行科学的理化分析,孔铁山担任实验室主任;1983年,光明日报社中原钧瓷研究所在神后成立,孔铁山任所长并成功复制出“宋官窑青瓷”,光明日报头版做了报道;1987年,孔铁山经河南省科委批准开始创立“神后古陶瓷研究所”;   
第三代  孔相卿,1963年出生,1978年开始从事钧瓷事业,师从父亲孔铁山,通过三十多年的艰辛苦研,在钧瓷的釉色、工艺造型、烧成方式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就。
第四代  赵晓峰、田利伟、王广进等,孔相卿学生,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现已成为钧瓷创作的骨干力量。代表作品:好运中秋,如意中秋,旋风瓶、天球瓶、 劲瓶、小口瓶、钟馗、财佛、金牛送宝等,并多次在国内外大型评比中获一等奖。
学习与实践经历1978年9月-1983年7月,在地方国营禹州市瓷厂任技术员;
1983年9月-1985年7月,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雕塑;
1985年9月-1987年10月,任神垕钧瓷研究所技术所长;
1987年9月至今,任禹州市神垕镇孔家钧窑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孔相卿1978年从事钧瓷艺术工作,出身钧瓷世家,师从近代钧瓷艺术奠基人之一的父亲孔铁山先生,在父亲实验室里长大的孔相卿自幼就掌握了钧瓷创作的全部工艺方法;工艺造型一直是禹州钧瓷行业的弱项,当时的钧瓷业,从事钧釉及钧瓷工艺研究的人很多,钧瓷造型以传统为主,少有创新。1983至1985年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期间,孔相卿主攻雕塑专业,为今天孔家钧窑丰富多彩的钧瓷造型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5至1987年,孔相卿任神垕钧瓷研究所技术所长期间,认真研究、整理北宋钧瓷的传统工艺规程,论证釉色形成的理论依据,率先创立了当代钧瓷的制作工艺流程方法,一改建国以来钧瓷恢复初期制作笨拙、单一的局面,真正体现出宋钧的艺术美;1992年,孔相卿创立禹州市神垕镇孔家钧窑有限公司,把钧瓷艺术引入产业化道路,为钧瓷行业的振兴和产业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技艺特点孔相卿以“气聚而成物,物散而为气”之传统工艺美学造物思想,汲取传统技艺精华,结合钧瓷艺术特点,极大地丰富了钧瓷的艺术特点,创作出大批具有传统艺术精华的钧瓷作品来,造就了万千如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钧瓷窑变“神韵”, 实现了传统理论与钧瓷实践的有机结合,成为钧瓷艺术传承的代言者。
    一、传承规范了传统烧成的工艺方法。钧瓷世世代代都是由师父言传口授,没有系统的操作工艺流程标准,孔相卿反复探索出传统烧成升温曲线,使这古老的技艺有了系统工艺流程方法,为文化技艺传承有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92年孔家钧窑成立后,孔相聊着意恢复、发掘宋钧官窑工艺制作精华,制订出一套系统化、标准化的工艺流程,使之便于操作,并对窑炉环境、烧成方法进行了探索规范,为钧瓷产业化发展奠定的基础。
    二、工艺造型。孔相卿凭着天生的艺术直觉,以及后天经验的积累,在总结前人造型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审美需要,大胆采用了亮金、砂金、木雕、石雕、镂空、写真、写实等创作技法,打破了传统的器皿造型,把人物、动物及各种异型图案溶入到钧瓷作品中,不断拓宽钧瓷造型的范围。玉壶春,是古代的一种酒器,造型为两个对称的“S”型,孔相卿对“S”型曲线做了微妙的调整,使整体器型像悬胆、似垂露,线条简洁、节奏明显,并把瓶口设计成荷花饰样,以繁托简,成为其代表作品。
    三、钧瓷釉料配方。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表现的是钧瓷窑变现象的鬼斧神工、变幻莫测。孔相卿一直致力于钧瓷釉料配方的研究,不但恢复了失传多年的金斑釉,还创造性地研制出了松石蓝、孔雀蓝、金绿、珍珠彩、礼花彩等多种釉色,使整个色彩系列都能表现在钧瓷作品上,丰富了钧瓷釉色的表现空间。
四、让钧瓷作品走进大众生活。钧瓷最初起源于民间,是人们盛放东西的器皿,后被宫廷选中而成为御用供品,远离大众生活,孔相聊一直在思索着如何将高高在上的钧瓷还源于大众。2008年,他攻克了千百年来钧瓷密封不严的难关,把钧瓷茶壶呈现在了世人面前。钧瓷茶具吸水率低,在烧成过程中温度高达1300度,使重金属化合分解,安全无毒。这不但让钧瓷重新又回归到了寻常百姓家中,还为钧瓷器形以后的发展起到了抛砖引玉的效果。
个人成就孔相卿作品多次全国大赛及评比中获奖,《丰尊》获全国首届陶艺大赛金奖,《伟人尊》获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被中共中央办公厅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破例收藏,创作的作品连续六届荣获中国钧瓷文化节评比第一名。大师作品《伟人尊》、《国泰鼎》、《丰尊》、《小口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其中《伟人尊》又作为唯一的现代钧瓷作品入选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纪念邮票。2007年元月,孔相卿大师作品《伟人尊》、挂盘《国色天香》入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美术》教科书;2月,中央电视台《乡土》栏目播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专题上、下集;3月8日,孔相卿所领导的孔家钧窑被河南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7年6月,伟人尊邮票入选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1册六年级<< 美术>>教材;11月,孔相卿大师三件作品被日本三重县博物馆收藏。4月25日,联合国职工日活动在联合国总部隆重举行,大师作品《四海升平》被联合国总部收藏。11月,孔相卿所领导的孔家钧窑被河南省文物局授予“河南省文物复仿制基地”;11月20日,孔相卿作品《大海云天》由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2009年3月,作品《玉兰尊》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4月,作品《玉兰尊》、《瑞寿年年》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10月11日,2010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新闻发布会在广西南宁举行,孔相卿大师创作的《共赢尊》被指定为国礼,代表中国文化赠送给东盟各国领导人。
孔相卿多次在国内主要陶瓷刊物上发表过论著,1992年“钧瓷釉色形成机理”发表于《中国陶瓷》杂志,2001年“钧瓷八美”发表于《中国陶艺》杂志;2002年“灵气的凝聚”发表于《中国陶艺》杂志,在陶瓷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主要论文已被作为业界审美和钧瓷艺术指导标准。
由于孔相卿在钧陶瓷业界的突出贡献,2006年12月,孔相卿由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报国务院批准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9年被命名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1年被评为中国收藏家最喜爱的陶瓷艺术大师;孔相卿还担任中华民族艺术珍品评审鉴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钧瓷专业委员会主任,许昌市制造业技术状元,孔家钧窑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主创设计师。
“莫道世上黄金贵,不如孔家一把泥。”生动的见证着普通老百姓对孔相卿大师钧瓷作品的珍爱程度。
授徒传艺情况 孔相卿大师十分重视钧瓷烧制技艺的传承保护工作,公司成立有三大生产科研基地和两大文化艺术公司,采取家传儿女,外招学徒的方式亲自带徒授艺,公开无私的将平生所学手工技艺传授给后人,目前已培养出省级大师12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39人,建立了雄厚的人才储备,为企业今后的良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孔相卿大师学生中较为突出的有:
赵晓峰,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其主要作品有“好运中秋”、“旋风瓶”等;
王广进,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其主要作品有“如意中秋”、“天球瓶”等;
田利伟,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其主要作品有“劲瓶”、“小口瓶”等;
以上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型评比中获一等奖。
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情况(展演、宣传、讲座等)    1999年10月,孔相卿代表中国钧瓷行业出席99德国柏林亚太文化周活动,同期,在法国巴黎、意大利等地展出,并取得广泛好评;
2005年 9月2 日,孔家钧窑的近千件钧瓷珍品在北京王府井举行“钧瓷艺术专题展”,时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石小光会长,中国陶瓷协会杨自鹏会长,韩美林大师,禹州市政府张明山市长等出席,在北京引起轰动;
2007年11月6日,孔相卿大师应日本陶瓷界邀请赴三重县参加中日陶瓷学术活动,《出戟尊》、《古钉洗》、《小口瓶》三件作品被日本三重县博物馆收藏。
2008年4月25日,孔相卿大师赴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联合国之春文化节活动,作品《四海升平》由潘基文代表联合国收藏。
2010年6月23日,钧瓷文化宝岛行暨钧瓷珍品展在台湾隆重开幕,以孔相卿大师为代表的《四海升平》、《祥龙瓶》、《如意尊》等十一件作品在台湾展出受到强烈反响。
2010年9月19日,中国钧瓷(香港)国际文化艺术展在香港隆重举行,孔相卿《佛光普照》、《伟人尊》、《鼎盛华夏》、《珠联璧合》等大师二十四件作品参加展出获得巨大成功。
近年来孔家钧窑又先后成功地在新加坡、香港、柏林、日本、巴黎、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举办钧瓷艺术展和新闻发布会,作品遍布世界三十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中国宝瓷”。
本人持有该项目的相关实物、资料情况1、搜集保存宋钧官窑钧瓷标本二万多片;
2、保存有先辈传下来的传统钧瓷制作工具8套;
3、保存有宋钧官窑天青釉碗一个;
4、持有1955年钧瓷恢复烧制时大火蓝《莲口尊》等珍贵作品5件;
5、持有孔铁山代表作品松石兰《纸槌瓶》等作品。
为该项目保护传承所做的其他贡献1、做好钧瓷烧制技艺的社会传承工作,继成为中央美院研究生实习基地后,2006年9月28日,孔家钧窑被西亚斯国际学院定为研究生实习基地,为高校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
2、1999年,被河南省旅游局授予“旅游涉外定点单位”、“旅游商品定点企业”,为开展钧瓷文化旅游作出一定贡献。
3、2006年12月,孔家钧窑被河南省工商局和河南省商标协会共同认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有效地提升钧瓷行业形象。
4、孔家钧窑还担任了钧瓷行业形象大使的重任,迎接各级领导及外国友人到禹州对钧瓷进行考察,为钧瓷文化在国内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照片一
拍摄者:杨明辉         拍摄时间:2013.09.26     联系电话:13598967870
 
 
照片二
拍摄者:杨明辉         拍摄时间:2013.09.26     联系电话:13598967870